塑料薄膜拱棚,又稱塑料拱棚、塑料棚、塑料拱形棚、冷棚,四周沒有墻體等圍護結構,用竹、木、鋼材或混凝土等為支架,覆蓋塑料薄膜而成。因此,塑料拱棚不用人工加溫,全靠太陽光升溫,實質上是一種半促成栽培形式。塑料拱棚依其高度和跨度的不同分為塑料薄膜大棚、塑料薄膜中棚和塑料薄膜小棚。塑料薄膜大棚、塑料薄膜中棚和塑料薄膜小棚目前尚無統一的劃分標準,也難以一個嚴格的標準來區分。被普遍接受的區分方法是根據農事作業情況,即管理人員不能在棚內操作的稱為小棚,管理人員能夠在棚內自由操作的稱為塑料大棚,管理人員勉強能夠在棚內進行農事操作的稱為中棚。
塑料薄膜小拱棚,又稱塑料小棚、塑料小拱棚。塑料小拱棚的高度一般為1~15m跨度為15~3m,長度為10~30m。拱架主要是用細竹竿、毛竹片、荊(樹)條、直徑8mm鋼筋、輕型扁鋼等能夠彎成拱形的材料做成,上覆0.05~0.10mm厚聚氯乙烯或聚乙
烯薄膜,外用壓桿或壓膜線等固定薄膜而成。塑料薄膜小拱棚在我國應用面積很大。由于這類設施結構簡單、取材方便、容易建造,又由于薄膜可塑性強,用架材彎曲成一定形狀的拱架即可覆蓋成型。因此,在生產中的應用形式多種多樣,其中絕大部分以生產蔬菜為主,也有少部分生產花卉和育苗。無論何種形式,其基本原則應是堅固抗風,具有一定空間和面積,適宜栽培。
塑料小拱棚的性能
(一)光照
塑料小拱棚的透光性能比較好,春季棚內的透光率最低在50%以上,光照強度達5萬以上(圖3-2)。據測定,覆蓋初期塑料小拱棚,無水滴和無污染條件下棚膜的透光率為76.1%,而有水滴條件下為55.4%,被污染條件下為60%,可見薄膜附著水滴或被污染后,其透光率會大大降低。因為塑料小拱棚的棚體低矮,跨度小,棚內光照分布相對均勻,差距不大,但當作物長到一定高度時,不同部位作物的受光量具有明顯的差異。東西延長的小拱棚內,南北方向地面光照強度的差距幅度一般在7%左右。
(二)溫度
氣溫小拱棚的熱源為陽光,因此棚內的氣溫隨外界氣溫的變化而改變,并受薄膜特性、拱棚類型及是否有外覆蓋的影響。由于小棚的空間小,著熱量少,緩沖力弱,在沒有外覆蓋的條件下,溫度變化較大。晴天時增溫效果顯著,一般增溫能力可達15~20℃,高溫期容易發生高溫危害,而陰(雨雪)天的增溫效果較差(表3-1)。小棚加蓋草簾后,1~4月的平均溫度比露地高4.2~6.2℃,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比露地高0.2~1.4℃。從季節變化來看,1月上旬至3月上句棚內的最低溫度有時降至0℃以下,春季逐漸升高。從日變化看,小拱棚溫度的日變化趨勢與外界基本相同,只是晝夜溫差比露地大。